Posts tagged STEAM
如何跟小朋友解釋大氣壓力?夜光仙子教你用瑞士MOLUK雲玩中學

要怎麼跟小朋友解釋大氣壓力呢?大氣壓力跟下雨有什麼關係?就用MOLUK雲來說明吧!這個真的是非常好玩的一個小道具,把下雨這件事情可視化,用來上課很生動喔!看影片老師告訴你怎麼玩!

Read More
玩具也吹起訂閱風? Amazon STEM CLUB 會員制大揭密

STEM 這個觀念在這幾年被大力推廣之後,隨著STEM (science, technology, engineering and math)概念而推出來的玩 (教)具也越來越多了! 由於STEM玩具兼具「玩具」和「教育」兩大屬性,無論對於家長還是教學機構,STEM玩具都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廣。而訂閱制的概念,也在這幾年被推廣起來,那當然,用訂閱制來訂玩具,也在美國開始吹起了這陣風! 所以,美國電商龍頭Amazon,早在2017年的年初,就推出了 Amazon STEM CLUB 會員制的概念,來讓孩子從玩的過程中,就能夠接觸到所有 STEM 的概念 !

Read More
幼兒社會情緒遊戲!跟著小兄弟玩桌遊、感受情緒的平衡與失衡

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的活動和遊戲有哪些呢?前陣子測試了一個很酷的情緒桌遊,終於等到它上市,可以正式介紹給大家了!親子動手自己做的情商遊戲「瘋狂太空出任務」,遊戲規則有點像是諾亞方舟,是一款平衡遊戲。玩家們會遭遇到各種不同的情境,必須練習描述、辨認各種心情,並運用冷靜魔法,把外星人救回小艇。左邊那顆是自己縫的冷靜魔法球,桌遊大部分的零件都是紙製或木頭,但很堅固耐玩。現在市面上動手做的STEAM教材很多,但 MeandMine 把STEAM結合了社交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,打造了這款全球首創 親子動手做 x 情商遊戲「瘋狂太空出任務」,讓小朋友們在互動遊戲中感覺自己情緒的平衡與失衡,非常特別又有意義。

Read More
讓小朋友學工程師一樣思考!每天都要一起玩帶你做STEAM親子程式遊戲(免費下載)

這是一個科技爸爸設計的工程桌遊,也是一個大人、小孩可以一起玩的STEAM親子遊戲,小朋友在玩這個桌遊的過程中,可以了解工程師如何使用指令,並且學習Swift 程式語言,在玩的過程中化身小小工程師、認識工程師的世界!這款不插電工程遊戲設計了基礎版跟進階版兩種玩法,都非常簡單好玩,文末附有免費檔案下載,大家可以一起來試試看喔!

Read More
超簡易靜電遊戲!跟著每天都要一起玩做STEAM科學實驗

這個超簡易靜電遊戲很豐富、很好準備也很好玩,可以讓小朋友們透過氣球靜電實驗認識「靜電」是怎麼一回事?電學原理是什麼?這個實驗只要準備氣球、皺紋紙就能夠完成,快點跟著文章、帶孩子動手做看看,一起觀察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被靜電吸附呢?

Read More
【10個STEAM免費數位教學資源彙整】互動學習STEAM,學齡前到國高中都可以使用!

0個STEAM數位教學遊戲分享

樂媽特別從美國的學術資料庫裡找了一些有趣的互動STEAM遊戲分享給大家,除了魔法靈貓是適合學齡前的之外,大部分是比較偏向國小孩子的學習。因為我覺得一般社團和網站分享的教學資源都是偏向學齡前較多,所以我會盡量多提供一些國小以上的資訊,希望孩子們的STEAM學習可以銜接也更豐富。

這篇分享的內容是偏向網路互動學習,我自己都玩過了,非常有意思!想要玩的就直接點擊圖片或是標題就可以了!

由於這是需要電腦或是手機才能玩的學習遊戲,所以爸爸媽媽在自己規定孩子的時間,不要把眼睛弄壞就好嚕!

Read More
讓小朋友自己設計闖關遊戲!跟著艾米利亞用體能活動學Coding

幼兒編程(coding)的基礎概念,在其他文章中介紹得差不多,可以讓艾米利亞開始玩整合性的遊戲。昨天分享了一個地板遊戲,我覺得非常適合拿來與coding做結合!學會了之後可以讓孩子自己動腦設計闖關遊戲,並且從中帶著他們釐清遊戲中的邏輯的應用,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也可以變成超好玩的大地遊戲,大家可以看文章跟著做看看。

Read More
用紙做火箭發射器!跟著小兄弟DIY、在家就可以玩STEM

昨天開了一盒STEAM教具,內容是自己做火箭發射器,兒子們超愛,玩了一整天。其實仔細看他的設計挺簡單的,感覺我可以變出一個山寨版,就用紙做了一個。雖然衝力小了點,但是玩起來效果差不多!作法都在影片中囉!只要有紙和吸管就可以做了,沒有熱融膠可以用白膠或雙面膠代替;火箭的頭可以用超輕土或衛生紙填充來代替熱融膠。試試看,哪種設計的尾翼最會飛呢?還是不加尾翼反而飛得最好?

Read More
【科學實驗】英國Science4you超強科學實驗組!噗兒馬迷教你輕鬆玩STEAM 科學

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科學變化的驚喜反應嗎?

『科學』,不再是只有在書本中或是課堂上的抽象化學式

『科學』,其實就在我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

每一盒『玩』你的科學創客BOX,

都有自己的主題與配好的材料與實驗手冊,

讓家長們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,不知該如何帶孩子開始玩科學!

Read More
表面張力遊戲怎麼玩?跟著滾妹做6種不可思議的科學水實驗!

水,小朋友都愛玩水!只要給他們一桶水,他們很容易就玩的樂翻天了。
然而只有一杯水要怎麼玩呢?先讓滾妹在杯中加水,然後我再慢慢的把水加滿,妹子說:妳不要再加了!水就要滿出來了!但是,水滿出來了嗎?沒有喔!水面還高於杯緣呢!這就是表面張力!接下來跟滾妹一起用六種水中小遊戲一起探索表面張力吧!

Read More
在家玩水的浮力遊戲!滾妹教你玩7款浮力遊戲,認識水的比重 !

延續上週以「水」為主題的科學遊戲,這次我們就來玩玩誰沉?誰浮?的「比重實驗」。文章會介紹6個跟浮力有關的小實驗:沉不下的墨水、當蛋遇上濃鹽水、沉不下去也浮不起來的冰塊、互不相容的油與水、陰陽界的漂浮船、自動換位置的水。讓小朋友們認識浮力跟比重,非常有趣!

Read More
彩虹密度塔怎麼玩 ? 魚寶魚媽教你玩密度的彩虹疊羅漢科學實驗 !

在國小的科學實驗裡面,我們常常會聽到”密度”這兩個字。那怎麼樣才可以在家裡也玩到”密度”的科學實驗呢 ? 國小老師又要怎麼教這個有趣的神奇分層水的概念呢 ? 從魚寶魚媽的實驗,我們就可以玩出一個有趣關於密度的分層水的液體密度實驗教案,這是一個非常適合3-9歲,從幼稚園到國小的科學實驗喔! 大家可以玩玩看!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魚寶魚媽教我們玩的”彩虹疊羅漢科學實驗” !

Read More
誰的吸水力最強?E哥帶你玩超簡單適合幼兒的吸水力實驗 !

今天原本主要是陪滴滴一起玩水的遊戲,所以準備海綿要來吸水擠水,讓滴滴體驗不同的工具做小手肌訓練。E哥這時問了,為什麼要用海綿吸水? 才赫然發現以前都沒機會讓E哥好好認識海綿,不過他有說看過卡通內玩海綿的遊戲所以他知道可以吸很多水。

Read More
空氣在哪裡?跟著滾妹用 7 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特性!

空氣在哪裡呢?空氣又是什麼?空氣就存在我們周遭無所不在,它無色、無味,平常實在很難感覺到它的存在。今天就和妹子來玩玩7個空氣有關的小實驗吧!透過實驗我們可以理解空氣的特性和存在喔!

Read More
如何教幼兒「數字邏輯」呢?超實用自製數學桌遊下載 !

如何教幼兒「數字邏輯」呢?

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從數數開始,1到10,1到20,慢慢的孩子可以數到100了,接下來教他們認識「數字」該對應的「數量」,再來便是教導基本加減運算法。

但要怎麼教導孩子「加減運算法」呢?

除了傳統式的畫蘋果或畫圈圈的圖畫式教學,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個『 邊玩邊數 』的小遊戲,適合初學數字邏輯或加減運算的小朋友喔!

Read More
【開箱】原來學數學也可以這麼好玩 ? 丹麥Newmero數學積木教具讓孩子無痛進入數學的美麗世界!

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,數學一直是一個大家很想要培養的能力。數學在未來的STEAM能力上,也代表了Math這個M的部分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。訓練孩子一起共同合作,也是108課綱後的素養導向訓練之一,在國際學者Gurganus的研究中,數感是對數量之直覺與洞察力,兒童的數感越敏銳,就會對數量與數字計算越有概念。許多的研究中也指出,小孩在學習的過程中,必須要透過直接的接觸,如遊戲的方式,讓教學多元化,這樣可以強化小孩的學習動機,讓他記憶更深刻。

Read More
帶著小學生看懂生活中的STEAM!跟著滾妹一起讀這4本書、跟STEAM更靠近

一起來讀《小學生的STEM科學研究室》!這系列包含化學、物理、生物和數學共四冊,有系統的章節編排、簡明生動的文字說明、有趣的插畫,還包含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,與意想不到的冷知識,讓小讀者讀起來輕鬆無壓力。要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,趕快把這套書收藏起來吧!

Read More
什麼時候開始學STEAM課程最合適? 黃浩基博士跟大家分享最適合導入STEAM課程的四個階段及各階段的目標 !

開學約一個月,當校內課外活動時間表都幾乎定下來,家長們都四出搜尋各式各樣的補習及興趣班,希望提升小朋友各方面之能力。這次同各位分享一下我對STEM教育課程的看法。首次接觸STEM教育之家長,大多數第一個問題都是:「什麼時候開始學STEM最合適?」宏觀而論,可以分為四個階段,分別為幼稚園、初小、高小及中學。適合導入STEM的四個時期 : 幼稚園、中低年級、中高年級、國中學習STEM的黃金時間是甚麼時候?STEM教育的重點是甚麼?

Read More
怎麼幫孩子培養空間感呢?跟著艾米利亞玩這4種機械原理遊戲,建立空間概念

最近念了簡單機械給艾米與利亞聽。簡單機械的內容其實是中年級孩子的科學課程內容,如果要介紹幼兒這些概念,可以由他們生活中常玩的遊戲與玩具切入,像是滑梯的斜面是最常見的一種簡單機械的運用,但是要運用六種簡單機械的原理 對幼兒來說太困難了,因此媽媽只運用一種,那就是「斜面」,配合著地心引力,讓彈珠滾動。如果要讓幼兒了解彈珠滾動是有軌跡與路徑,那就要讓「路徑」被看見,因此媽媽讓艾米與利亞玩彈珠畫、火車軌道、彈珠走迷宮、大球軌道這4種遊戲,讓她們在遊戲中能夠對空間概念有所認識。

Read More